6S的起源與釋義
5S起源于日本,其具體含義是指在現場中對人、機、料、法等生產要素進行有效的管理。是一切現場管理的基礎。1955年日本提出始于整理整頓、終于整理整頓的宣傳口號。當時只推行了前兩個S。1986年日本的5S著作問世,并由此掀起了工廠管理5S模式的熱潮。
5S是指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習慣)等五個單詞組成,其日文的羅馬拼音均為S,因此簡稱5S。 第六個S【safety】
絕大多數公司在實施6S管理之初,都充滿了熱情和信心,可是一段時間后,都是熱情漸減,直到消失殆盡!這是為什么呢?難道6S就不適合他們公司嗎?
其實5S管理作為被眾多企業使用的一種有效管理工具,已經被證明是一種成功、有效的管理方法,適合于任何企業,包括制造業、服務業,甚至政府等非贏利組織,很多企業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是因為在推行6S管理中走入了不同的誤區,主要表現如下:
誤區一:
企業管理者(特別是高層管理者)重視不夠和內部執行力低下。6S要成功實施,首先需要領導重視,要將它提升到企業發展戰略管理和企業文化層次的高度來認識,切忌是一陣風。
其次,企業內部要有很好的執行力,我們在給企業推行6S的時候,發現很多企業管理者總是習慣于找借口,對檢查出的問題,總是搪塞推諉或是逃避應付。所以5S管理首先不是技術性問題,而是態度性問題,也就是說推行不好,首先反思工作態度問題,其次才應該檢討工作能力問題。
誤區二:
各級管理者對6S管理理解不深,甚至很膚淺。
6S管理看似簡單,但卻包含了企業管理的各個層面:從現場工作環境到物料及人事管理,從工藝改善到品質管理及產值效益,從工作行為到員工態度及企業形象,等等。很多管理者覺得5S管理僅僅是打掃衛生,僅僅是生產現場的劃線標識,沒有意識到6S成功的實施可以明顯提升企業產品的品質、降低成本,保證及時交貨等等企業綜合素質。
誤區三:
對6S管理的推行缺乏有效的組織和適當的工具。在推行時一定要建立起6S推行小組之類的專門推行組織,提出目標、落實責任、分析檢討、考核獎罰!
【要記住: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開始是需要制度保證的!】同時,在推行中要用好各類推行工具,比如紅牌作戰、目視管理、顏色管理等,能有效使用這些工具,可以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誤區四:
6S推行步驟不對:很多企業不根據自己的實際,好高騖遠,結果卻欲速則不達,在企業推行之始,一定會引起基層管理者和一線操作者的不同程度的不配合,
因為推行6S管理意味著要改變他們一些不良習慣,而改變習慣一定會給他們帶來一定甚至是很大程度的不適應,所以一定要循序漸進,同時加強正面培訓教育。
6S實施后的效果
1.獲得客戶對整潔工廠的贊揚及對產品品質的信賴;
2.提高企業的整體形象;
3.整潔的工廠,將能吸引客戶訂單的意愿;
4.整潔的工作場所中上班的員工,都有被肯定、被贊揚的榮譽,進而促進組織團隊精神力量的提高,生產力也會提高;
5.6S的工作場所是節約的場所,以降低成本,減少浪費,減少庫存;
6.推展6S后,跟隨減少浪費而來的是生產時間的節約,當然交貨延遲的現象也就自動消失了;
7.建立6S的組織是寬敞、明亮的工作場所;、舒暢的工作環境;
8.6S也是建立標準化的推動者,隨時向品質零缺點目標邁進;
9.不管任何行業推行6S,都會創造出令人滿意的工作場所,達到全員參與工作的干勁;
10.實施6S活動,亦能培養一批有企劃、能力,以及自主管理的干部和員工。
培訓特點
我們在培訓中強調可操作性,6S培訓過程中所闡述的內容均通過互動演練來強化執行力和可操作性,讓每位受訓者很自然覺得:
整個培訓過程就是6S的推行過程,而自己就是推行過程中的一員。然后再將這種身體力行的感受和執行力帶到工作中去。
建議:哪些情況不宜推行6S?
1、在我們決定是否給客戶輔導實施5S前,我們一定要和客戶公司的管理層,尤其是決策層和中層管理人員訪談,和決策層談訪以了解公司對推行5S管理的決心和期待,
如果決心不足,我們不建議實施,因為如果半途而廢,對員工來說反而會覺得6S管理就是大掃除、6S不適合等,這樣反而會誤導了員工
2、如果公司決策層期待嚴重過高,我們不建議推行6S,因為推行6S管理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欲速則不達。因為任何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都不會是一朝一夕養成的!
3、我們在決定是否給客戶輔導推行6S前,還要和相關管理人員溝通,是了解他們對推行6S的認識和他們的執行力,尤其是執行力,我們認為,顧問公司只是提供建議和方案,推行起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