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報廢汽車的回收利用效益雖大,但還處于較低水平,與國外相比差距很大。有關資料顯示,目前,發達國家報廢汽車的材料回收率普遍都在80%以上。在美國,從事汽車零部件回收已形成了一個年獲利達數十億美元的廢舊汽車回收行業。在德國,1995年底在全德國建起了回收廢舊汽車的網絡,能回收每年產生的近250萬輛車。據業內人士稱,戴一克公司在德國銷售的奔馳汽車,基本上使用了可回收利用的零部件。在法國,一些汽車公司與回收企業聯合建立了報廢汽車回收中心,現在接近75%的零部件得到利用。反觀我國,汽車回收利用率就比較低,如2004年河南省共回收報廢車輛12235輛,僅占當年應報廢車輛總數的24%,另外76%的報廢車則通過各種方式流向其他渠道。據了解,報廢汽車回收率低在全國已經是一個普遍現象,目前國內報廢汽車回收率僅有40%左右,有一多半的應報廢車輛游離于政府的監督之外。這么多車到底去哪了?是通過其它渠道進入了回收鏈,還是在繼續使用?怎樣規避了政府的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