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剪切是我們在處理文件時常用的一類操作,通常當數據在硬盤中沒有實時訪問價值,卻又有保存價值時,我們會將其剪切到另一塊硬盤中保存,或者當我們換了新硬盤后,會將舊硬盤中的數據剪切。數據被剪切后,通常出現以下幾種數據丟失的丟失的問題:
(1)新硬盤發(fā)生故障或出現數據丟失,要恢復舊硬盤中被剪切的數據
(2)剪切后,發(fā)現新硬盤中數據不完整,而舊硬盤中的數據已經消失了
剪切的數據是否還能恢復?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下剪切過程中對于數據本身做了什么操作,剪切對于源數據來說,本質上是做了一次Shift+Delete操作,只是在刪除之前已將數據先復制到新的路徑下了,而Shift+Delete的操作過程是:
(1)在目錄區(qū)$MFT找到該文件對應的目錄,將其標記為刪除,這一步僅僅是更改了該目錄中少量代碼,并不將該目錄抹除;
(2)將該文件的的索引去除,相當于在將這個數據在硬盤中的注冊信息清除,這樣一來,文件系統(tǒng)就不在對此文件進行管理,而其在系統(tǒng)下也不可見了
(3)將該文件占用的位圖表$Bitmap置于清空狀態(tài),即告知文件系統(tǒng),該區(qū)域已經騰出,新數據可在此寫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