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都有“生”有“死”,在不同時間有不同特點,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一個產品也是有產品生命周期。當前比較主流的產品生命周期分類法是。
1.驗證階段(快速上線產品,驗證產品是否有人用戶,是否滿足市場需求)
2.成長階段(完善核心競爭力,提高用戶量和市場份額)
3.成熟期(提高產品線的運轉效率,開源節(jié)流)
3.衰退期(開始轉型,尋找新的出路)
首先是被選擇的方案(或產品)與某種消費需求之間是能夠形成對應關系的; 2、 這種對應關系是相對恰當的; 3、 這種對應關系與原來已有的對應關系之間的差異是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 二、 誰同誰比? 構思--比較--篩選--確定--構思延伸--再比較--再篩選--再確定--, 這就是設計階段不斷進行的設計選擇過程。
決定產品調性的第二個元素就是圖片。在產品設計中會大量的使用圖片展示,外行人往往只看表面,認為從版式上就能夠解決產品調性的問題,事實絕非如此,版式僅僅是圖片的排列方式,最關鍵的是圖片本身。
我會花大量的時間為產品尋找適合且高質量的圖片,如果產品的研發(fā)投入足夠大,從專業(yè)的角度講,應該請專業(yè)攝影師為產品拍攝需要使用的圖片。但在國內,極少有公司會這樣做,于是這就需要設計師依靠自己的專業(yè)為產品尋找適合的背景圖。
在產品設計中,藝術不是主導,這個問題我也談過很多。上篇文章專門講市場通行框架的問題,以及為什么一定要使用通行框架。設計師需要比任何人都具備理智的認知,因為一個設計師所設計的產品,所面對的是無數的用戶群體,如果他是情緒化且不成熟的,那么產品會無法說服那么多人同時使用并且獲得人們的喜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