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意識到這個周期存在時,你就會發現,不是每一次都要做出90分的方案產品。典型的例子是,驗證階段和成長階段,在基礎功能上的做到60分,核心功能的75分,比基礎功能和核心功能上都做到90分,更加合理。
比如驗證階段,也包括成長階段,有太多不確定性。如果把一個功能更做到80分,可能上線沒人用(直到產品上線,你其實根本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事),或者公司業務定位調整了,棄用了這個功能。
在產品設計中,藝術不是主導,這個問題我也談過很多。上篇文章專門講市場通行框架的問題,以及為什么一定要使用通行框架。設計師需要比任何人都具備理智的認知,因為一個設計師所設計的產品,所面對的是無數的用戶群體,如果他是情緒化且不成熟的,那么產品會無法說服那么多人同時使用并且獲得人們的喜愛。
圖標在產品的主要用途時是通過圖形識別引導用戶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圖標的設計性都不是位(更不要提藝術性),而是識別性占位,凡是不具備識別性的圖標,設計的再好看,都是失敗的圖標。
所以在產品設計中,我反而不會把精力放在圖標設計上(特別是那些幾乎每個產品都會有的功能和框架),因為現行的圖標樣式已經完全能夠讓用戶做到正確的識別且不會產生交互行為的錯誤,在這種情況下,花心思為同樣的含義和交互行為想一套全新的且咋人眼球的圖標效果,就是多此一舉。還不如好好想下色彩在產品中的運用以及如何選擇好的圖片和構圖。
產品設計是從制訂出新產品設計任務書起到設計出產品樣品為止的一系列技術工作。其工作內容是制訂產品設計任務書及實施設計任務書中的項目要求(包括產品的性能、結構、規格、型式、材質、內在和外觀質量、壽命、可靠性、使用條件、應達到的技術經濟指標等)。產品設計應該做到: (1) 設計的產品應是先進的、高質量的,能滿足用戶使用需求。(2) 使產品的制造者和使用者都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3) 從實際出發,充分注意資源條件及生產、生活水平,作最適宜的設計。(4) 注意提高產品的系列化、通用化、標準化水平。其主要種類有:新產品自行設計;外來樣品實物測繪仿制;外來圖紙設計;老產品的改進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