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發展的今天,不銹鋼雕塑發展已經越來越快,他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藝術品,它能讓一個地方充滿藝術,那您對不銹鋼雕塑了解多少?您了解不銹鋼雕塑的歷史嗎?對這方面感興趣的請往下看。
到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現代藝術大潮風起云涌,傳統的藝術觀念不斷被否定,新材料、新工藝、新觀念層出不窮。在這種背景下,真正的不銹鋼雕塑——直接不銹鋼雕塑隨之誕生,它把金屬理解成為一種獨立的材質,一種完全不同于泥塑的雕塑造型語言,運用切割、焊接等新工藝手段直接進行創作。直接不銹鋼雕塑的出現,完全改變了傳統雕塑的創作原則,啟迪了人們的思維,使藝術家創造出更加具有時代特色的藝術作品來。本文將從形式構成、材質表現和空間認識三個方面來論述現代不銹鋼雕塑的這些變革。
一、現代不銹鋼雕塑的形式構成
1.藝術的目標轉向藝術自身——形式主義美學的誕生
近代雕塑里程碑似的巨人羅丹,將其畢生的精力致力于恢復米開朗基羅之后失落了的雕塑藝術,恢復雕塑藝術的完整性,恢復古典藝術的人文主義傳統。羅丹的藝術上承菲底亞斯、米開朗基羅,下繼馬約爾、布德爾、德斯比歐等人,他們都回到了古典藝術的理想主義。然而,他們的藝術卻并不能稱之為“現代雕塑”。赫伯特·里德曾經指出:“‘現代’這個詞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被用來指一種與公認的傳統決裂的風格,這種風格尋求創造與新時代的觀念和情感更加合拍的形式。”這就是說,“現代雕塑”在于它反抗傳統的偉大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講,羅丹并不能稱之為現代雕塑的奠基人,到是后印象主義畫家保羅·塞尚給現代雕塑帶來新的啟迪,他不像羅丹對自然要求的真實,對社會抱有藝術的理想,而是致力于研究物體所固有的結構存在,對“形、色、節奏、空間”進行探索,對幾何形體的結構組成進行分析,使作品的意象有了結實的本質。塞尚對造型藝術的認識深深的影響了現代雕塑的發展。畢加索、布朗庫西、阿基本科、勞倫斯等人繼承了塞尚的藝術,放棄人文主義傳統及其準則,否定古典傳統,否定作品的“主題”,否定內容決定形式的原則,創造出另外一種“純粹形式”的價值,建立了形式主義的美學原則。他們的雕塑作品標新立異、相互矛盾,孕育出繁榮多樣的形式、風格與流派,現代雕塑就此誕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