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南春酒,四川省綿竹市劍南鎮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白酒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與中國的歷史與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劍南春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500年前的唐朝。據《后唐書·德宗本紀》記載,在盛唐時期劍南春被選為宮廷御酒。劍南春是現代中國載入正史的中國名酒,也是中國至今尚存的大唐名酒,其傳統釀造技藝被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劍南春酒產于四川省綿竹市,因綿竹在唐代屬劍南道,故稱“劍南春”。早在唐代就產聞名遐邇的名酒——“劍南燒春”。相傳李白為喝此美酒曾在這里把皮襖賣掉買酒痛飲,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贖酒”的佳話。北宋蘇軾稱贊這中蜜酒“三日開甕香滿域”,“甘露微濁醍醐清”。
水井坊上起元末明初,歷經明清,下至當今,呈“前店后坊”布局,延續六百余年從未間斷生產,是我國現發現的古代釀酒作坊和酒肆的實例,有力地佐證了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之”的觀點。此考古發現被考古界、史學界、白酒界專家認定為“中國最古老的酒坊”。水井坊遺址是迄今為止最、最完整、最古老、有民族獨創性的酒坊,作為中國白酒的源頭,其史學價值堪與“秦始皇兵馬俑”媲美,并被國家有關部門譽為“中國白酒坊”。坊間數百年來酒坊與技藝流傳并存至今,是活著的文物,被譽為“中國白酒的一部無字史書”。由于它填補了我國酒坊遺址專題考古的空白,被國家文物局評為“1999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冬蟲夏草精華蟲草素分子提取
雖然完整形態的人工冬蟲夏草沒有培植成功,但在蛹蟲草(北冬蟲夏草)上進行人工培植已獲得成功,已能在蛹體上接種北冬蟲夏草菌,長出帶蛹體的北冬蟲夏草子實體(子座),并能在人工培養基(谷物類)上培植北冬蟲夏草子實體,利用的微生物技術和分子層面技術將蟲草素萃取富集,實現規模工廠化生產。我國已開發出例蟲草素含片。這種科學技術的研制成功,使得以前難以問津的名貴藥材成了一般百姓的保健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