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簡稱“中華”,是1951年創立的品牌,1952年中華公司并入上海公司,“中華”煙以其獨特的品味和魅力征服了消費者,贏得了中國品牌——國煙的美譽。
“中華”牌一直是中國煙消費市場的品牌,成為了社會精英展示身份、體現價值的重要附屬品。在過去的五十多年中,中華不斷樹立著謙遜但不失尊貴的風范,贏得了高端消費人群的普遍推崇,成為了中國煙市場的。
研究認為,進口煙葉中部分香味屬濃香型,這種煙葉基本可以用當時的上等許昌陳煙腰葉代替,供應量較充足,問題不大;另一類香味屬清香型,部分云南煙葉與之較近似,可部分代替。此外,福建永定新發展的烤煙具有另一特征的清香,河南鄧縣的烤煙(當時稱鄧炕)也具有較獨特的清香,問題是數量有限,只能少量使用。當時數量較足的山東和貴州的部分烤煙雖然清味不甚突出,但可以起到協調煙香的作用。
“中華”牌卷煙之所以享譽神州,是因為曾作為“國煙”被周總理在上招待來自五大洲的貴賓。尤其是從50年代到80年代年期間,“中華”牌卷煙一直作為煙,主要供應對象是駐外使領館和來華外賓,當時產量一直偏低,無法在市場上銷售,這就使“中華”牌卷煙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文革期間,“中華”煙的產量甚至低于50年代,商業部按照“照顧特需、照顧邊遠、兼顧一般”的原則對全國進行分配。上海卷煙廠開始生產濾嘴“中華”煙后,次樣品煙是由市煙糖公司派專人送到中央。1984年上海公司成立時,“中華”還是作為煙,消費者仍不能在市場上買到。1988年全國13種名煙放開價格上市供應,“中華”煙終于和消費者見面了。
七十年代時,上海卷煙廠主要生產設備還比較落后,當時為了滿足海外市場需求,曾對包裝機進行了改革,通過技術革新,首次將直式“中華”包裝改為橫式包裝。我們在缺乏國際市場信息的情況下,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花了一年多時間,終于成功完成了橫包機設備的制造任務,設備的包裝時速約為100包/分鐘。
盡管設備臺時生產量不高,但卻順利地完成了“中華”橫式包裝任務,滿足了海外市場需求。
另外,七十年代時,在中國民航上,曾將5支裝的“中華”卷煙作為小禮品分發給乘客,為了生產5支裝的民航煙,我們也花了很大精力。
記得剛開始時,5支裝民航煙由于批量小,用手工包裝即可滿足需求了,但后來,需求量大了,光靠手工包裝就難以維計了。我們就決定對原有的一臺進口的抽屜式包裝機進行改裝,如何讓這臺放在倉庫中閑置數年的設備發揮作用?我們為此進行了自行設計、裝配和調試,結果花了半年多時間改裝成功。這臺設備用了幾年后,隨著民航不能抽煙規定的出臺,而停止生產,民航5支裝“中華”卷煙也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