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泳加工過程步驟
過程1:電解反響:2H2O+2e-=H2↑+2OH-;
過程2:電泳:RN+H(C2H4OH)2:和H+向陰極運動;
過程3:陰極電堆積:由H+在陰極放電,陰極和漆液界面處,OH-濃度升高,
當OH-濃度增加到一定數值時(pH值可達12),漆膜便在陰極(工件)表面產生堆積;
過程4:電滲:五金電泳加工過程中,漆膜堆積的初始階段,分析粒子(或離子)電荷不一定悉數被中和、放電。
堆積所得的漆膜結構是疏松的,含水量適當高,離子能經過。因此,電滲的作用是:當持續通電時,陰極表面產生的陰離子經過漆膜向陽極方向移動,并在漆膜表面與涂料粒子中和形成新的堆積漆膜。
同時,五金電泳加工夾帶著水分子移動,使漆膜內所含水分逐漸排到漆膜外,
最終形成含水率很低,電阻適當高的致密漆膜,這種漆膜就可直接進入烘箱中固化,形成最終的電泳涂層。
電泳件的檢驗標準
1、外觀
零部件經過電泳后,其表面應沒有任何顆粒、粗糙、疙瘩、陷穴、縮孔、針孔、斑痕、水滴跡、掛流、露底以及剝落等現象,并且電泳層的厚度要均勻一致。
2、電泳層厚度
電泳層厚度應為10—18um。
3、電泳層附著力
劃格法:其間距為1毫米,然后劃分成100個方格。然后使用膠布貼在上面,瞬間用力拉開后,電泳層不得脫落20/100,否則視為不合格。圓滾線劃痕法:就是使用附著力測定儀進行測定,要求是不能低于GB/T1720中的5級,否則視為不合格。
4、電泳層硬度
一般是采用犁耕法進行測定,就是使用2H鉛筆,將其筆芯前端切齊,然后將其與待測物成45度推出,如果表面沒有劃痕的話就是合格,否則就是不合格。
5、電泳層耐蝕性
在24或48小時內進行中性試驗,然后觀察試樣邊緣及其外表面是否有白色、黑色或棕色的腐蝕點,如有則表示不合格。
電泳黑色時必須注意的問題
1)前處理:與電鍍之前處理相同,視乎不同之金屬及所帶之油污而定。經過拋光的工件因含有臘漬,可能需要進行超聲波及電解除油。一般來說,在前處理后,工件不應有破裂水膜。
2)純水清洗
在電解除油后,必須中和及徹底水洗,再于純水中浸洗。堿性物質不能帶入電泳漆缸,否則會發生沉積而報廢。當純水之導電率達到50μs/cm時,應更換純水。
電泳已日益廣泛地應用于分析化學、生物化學、臨床化學、毒劑學、藥理學、免疫學、微生物學、食品化學等各個領域。在直流電場中,帶電粒子向帶符號相反的電極移動的現象稱為電泳(electropho-resis)。1809年俄國物理學家Peнce首先發現了電泳現象,但直到1937年瑞典的Tiselius建立了分離蛋白質的界面電泳(boundary electrophoresis)之后,電泳技術才開始應用。本世紀60-70年代,當濾紙、聚丙烯酰胺凝膠等介質相繼引入電泳以來,電泳技術得以迅速發展。豐富多彩的電泳形式使其應用十分廣泛。電泳技術除了用于小分子物質的分離分析外,最主要用于蛋白質、核酸、酶,甚至病毒與細胞的研究。由于某些電泳法設備簡單,操作方便,具有高分辨率及選擇性特點,已成為醫學檢驗中常用的技術。
電泳槽內表面及液面以下的所有外露金屬表面(構件)都要進行絕緣防腐蝕處理.確保槽體與槽液之間的絕緣很重要.不然電泳時槽內壁或外露金屬處會泳涂上漆,不電泳時漆膜又會碎落溶下。成為水溶性不好的顆粒,污染槽液.另外陰極電泳槽液呈酸性,對槽體有腐蝕作用也需進行防蝕處理。因此電泳糟內表面及槽內的所有構件(包括溢流槽)槽表面都應進行襯里處理;小型電泳槽襯里有用PVC板,大型電泳槽用涂改性環氧樹脂或不飽和聚酯玻璃鋼,電泳漆廠家,其涂布工藝要點如下:(1)涂襯里前鋼板表面必須進行噴砂處理,電泳漆加工廠家,露出金屬色(銀灰色),粗糙度40、70um,以確保涂層的附著力優良,吹、吸干凈被處理表面及縫隙.達噴砂3A質量標準.
A前處理處理不徹底而產生。 前處理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此工序的作用在于洗凈附著在工件表面的油污、雜質,不讓其影響后面的電泳、烤漆。工件烤漆之后出現的諸如顆粒、橘皮等不良現象有可能就是前處理處理的不徹底。
B 空氣污染大而造成。生產車間的環境衛生做得不達標,導致有大量顆粒、懸浮物在工件清洗后懸掛進入烤箱時吸附大量顆粒雜質而產生污染。所以,車間環境的保證也是對電泳質量的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