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中頻切換開關不靈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衛星接收機的電源濾波電容容量太小或太次。由于出廠生產成本的考慮,衛星接收機中的電容多數采用低成本、低容量的電解電容,造成電源濾波不良,存在的雜波影響中頻信號的傳輸,造成切換不靈敏。
二、中頻切換開關的質量太次。由于各種雜牌的切換開關采用的推動管或電子原件太次,造成中頻切換開關的靈敏度太低和很高的插入損耗,造成無法正常切換。
三、衛星電視安裝饋線過長或太次對中頻切換開關的影響也不能忽略。由于銅線的成本太高,大家多數使用的是銅包鋼電纜,這就造成很大的傳輸損耗,一般超過30-40米就會造成中頻切換開關的不靈敏。
四、高頻頭的原因。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高頻頭是保障中頻切換開關的關鍵,一定不要為了貪圖便宜,購買三無品牌,以免影響高頻頭在使用中的效果發揮。
五、衛星電視安裝還有一些是由于衛星接收機和中頻切換開關不兼容的情況,有一些是由于同軸電纜的老化,F頭接觸不良造成的。綜上所述,這些問題是造成中頻切換開關不靈敏的主要因素。
衛星通信廣播電視是通過衛星轉發無線電信號的一種電視廣播形式,他是解決我國電視覆蓋率問題,受到了廣大用戶的歡迎,他到底有哪些優點呢,人員總結了以下四點:
(1)能源效率高發射功率只有200W的直播同步衛星,就能覆蓋幾百萬平方公里的面積,而在地面建立一座高達200的電視發射塔,當發射功率為50kW時,它的覆蓋面積只有2.3萬平方公里。
(2)衛星電視安裝投資少,見效快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過去我國收看中央電視臺的節目,除杭州地區外,其它地區都先由微波電路傳送到大中城市,再經過電視發射臺或差轉臺發射與轉發,供各地觀眾收看。如果要用微波傳輸的方式來搞電視覆蓋,則需建造成千上萬座微波中繼站和電視發射臺。而采用同步衛星傳輸的方式只要發射1-2顆衛星,再與地面站配合即可,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的優點。
(3)覆蓋面積大 一顆衛星可以覆蓋1/3的地球表面,只要發射3顆互成120°的同步衛星,即能實現除南極和北極少部分地區外的全球性電視廣播。
(4)衛星電視安裝圖像傳輸的質量高 由于同步衛星的覆蓋面積大,遠距離傳輸電視信號時能大量減少中間環節的干擾帶來的損失,因此電視信號的質量和穩定性都容易保證。此外,用同步衛星傳輸電視信號,還能避免無線電波受傳輸距離變動影響而帶來的不良后果,使傳輸的質量進一步提高。
Ku信號雨衰Ku信號的雨衰問題是衛星電視節目接收中經常碰到的問題。無論大雨小雨,或多或少都要影響Ku信號節目的正常收看。經筆者多次試驗和實踐,總結出了以下幾種方法,均可有效避免Ku信號的雨衰現象。 給ku高頻頭穿上"防雨衣",我們可以將干凈的"可樂"塑料瓶(是無色透明的)的瓶口,剪得與Ku高頻頭一樣大小,然后將它套在Ku高頻頭上,并在塑料瓶下沿打幾個滴水孔,防止雨水倒流。這樣,即使下大雨也濺不到高頻頭蓋子上,Ku信號便能正常接收和收看了。 給Ku高頻頭換上"防雨帽"。大家使用的Ku高頻頭,上面的塑料蓋一經下雨,雨水便會沾在蓋子上,影響信號的正常接收。我們可以把Ku頭上的塑料蓋取下,換上冰箱里常用的保鮮膜,用橡皮筋或透明膠帶扎上。因保鮮膜不浸水,故下雨時也能正常收看,在晴天還能略為提高Ku信號的接收強度。
給Ku高頻頭"翻翻身",正常安裝Ku天線時,是把天線上的曲桿放在下面,使高頻頭口朝上對準天線面的。一下雨,雨水便會打濕Ku頭上的塑料蓋。其實,我們可以把Ku天線倒過來安裝,讓曲桿放在Ku天線的上部,使高頻頭口朝下,這樣下雨時便能避免雨衰問題。這樣處理的缺點是其仰角太大。
給Ku天線造"防雨屋",由于接收Ku信號的天線口徑大多在0?75m~0.9m之間,其體積較小。因此,可以用鋁合金做一個剛好能裝下天線的玻璃小屋,小屋安裝3mm~5mm厚的無色透明玻璃。筆者將天線放進自制的封閉玻璃小屋進行試收,其接收效果絲毫沒有受到影。
天線的安裝位置應選擇合理
衛星天線方向應開闊、無遮擋,另外應遠離微波站、差轉臺、雷達站等,應盡量避免這些干擾源。建在平地上,天線前方不遠就是樹林或房屋等,有些建在樓頂,但樓頂四周均有一米多高的圍墻,天線基礎座沒有高出圍墻。有些就建在發射塔或微波接收塔下,還有的幾面衛星天線縱橫建在一起,相距很近甚至陰影重疊。以上這些均對接收衛星信號,尤其數字信號有直接的影響,造成信號質量下降受到干擾等。
衛星接收天線的技術指標要達標,合格的拋物面天線是您正常收看的重要保證,否則肯定散焦,為什么現在二手的日本天線很熱銷啊,人家質量確實棒。不過我們還是支持國貨,選中國人制作的中衛等就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