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監測是基坑工程施工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指在基坑開挖及地下工程施工過程中,對基坑巖土性狀、支護結構變位和周圍環境條件的變化,進行各種觀察及分析工作,并將監測結果及時反饋,預測進一步施工后將導致的變形及穩定狀態的發展,根據預測判定施工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的程度,來指導設計與施工,實現所謂信息化施工。
監測方法
6)支護結構內力監測
支護結構內力可采用預埋在結構內部或表面的應變計或應力計等量測。
混凝土構件可采用鋼筋應力計或混凝土應變計等量測,鋼構件可采用軸力計或應變計等量測。
7)土壓力監測
土壓力宜采用土壓力計量測。
8)孔隙水壓力監測
孔隙水壓力宜通過埋設鋼弦式或應變式等孔隙水壓力計測試。
9)地下水位監測
地下水位監測宜通過孔內設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計進行量測。
10)錨桿及土釘內力監測
錨桿和土釘的內力監測宜采用專用測力計、鋼筋應力計或應變計,當使用鋼筋束時宜監測每根鋼筋的受力。
11)土體分層豎向位移監測
土體分層豎向位移可通過埋設磁環式分層沉降標,采用分層沉降儀進行量測;或者通過埋設深層沉降標,采用水準測量方法進行量測。
基坑設計的流程
首先收集設計資料:
1、勘察報告;
2、結構設計圖紙;
3、根據基坑挖深和周邊條件確定基坑等級;
4、相關規范;
第二步:工程概況:1、場地位置
2、正負零零,自然地坪標高;
3、基坑開挖深度表述;這些都是需輸入的變量
巖土工程設計文件的內容應包括文字說明、設計計算書和施工圖三部分。
1、文字說明的主要內容
文字說明的主要內容包括編制依據、工程概況、周邊環境條件分析、巖土條件分析和參數選用、巖土施工中重點難點分析、現場監測和應急措施等。
1.1編制依據及工程概況的主要內容
1)編制依據一般為巖土工程設計前的準備工作中收集到的資料,與業主簽訂的設計合同,巖土工程設計所涉及到的現行規范標準
2)工程概況一般包括工程規模、用地紅線范圍、各方建設主體、建筑結構概況。還包括地下室層數、是地下室結構設計情況,包括周邊承臺、地梁、電梯井、消防水池、集水井等;
3)巖土設計等級及等級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