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證準備階段步工作就是完成認證可行性方案的編寫。如果把認證活動理解成一個項目,認證方案的編寫就是通過對項目的主要內容、目標和相應配套條件(如管理基礎、管理需求、項目規模、資源投入等),從技術、經濟、工程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和分析比較,并對認證可能取得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進行預測,從而形成該項目是否值得實施和如何實施的咨詢意見,為組織的高層提供項目決策的重要依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認證方案的制定也是認證準備階段中最重要的工作。
認證準備階段的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調研,對于整個組織而言,進行充分細致的調研工作有助于梳理組織內IT服務管理現狀,同時對于提高全員認證意識,提升組織內成員對認證工作的重視程度有一定的積極作用。這一階段的工作在某種程度上和下一階段差距分析工作存在一定重疊,可以同步進行。區別在于正式啟動認證前的調研承擔了部分可行性研究的職能,同時主要偏重于現狀的了解和梳理,并不過多地進行與ISO 20000標準條款的對比,而差距分析主要立足于ISO 20000標準,運用專業的分析方法和工具進行比較性的分析,查找出組織現狀和ISO 20000標準中各條款的差距,進而制定改進課題。
問卷調查可根據ISO 20000的特點進行設計,主要包括2個部分,即管理體系和13個管理流程。管理體系部分的調研范圍涵蓋認證目標、組織結構、員工職位描述、人員知識結構、文檔體系、培訓體系、內部審計和改善計劃等方面。管理體系的調研對象為組織的高層管理人員,這些人員通常也是ISO 20000體系整體質量管理人員,或稱質量經理,對整個體系負有管理職責。管理流程部分相對細節層面的內容較多,可以包括各流程的定義、輸入、輸出、文檔記錄、工具以及流程間關聯的內容。管理流程的調研對象為組織內當前負責相關流程或者工作的管理和技術人員,通常可包括ISO 20000體系中各流程經理、流程協調人員和流程執行人員。
認證介紹:
隨著IT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組織基于IT技術構筑自己的價值鏈,需要IT的支持來支撐組織的運行,IT構架已經成為影響組織生存的關鍵要素,特別是對于銀行、證券、保險、電信等高度依賴信息技術的組織。而且隨著逐年IT的投入,建設了大量的軟硬件系統,對客戶要求的提高,對故障發生的恐懼,對投入成本逐年增加的不安,都促使現在的組織要采取措施規范IT服務的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