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是根據產品的使用要求,對機械產品的結構、運動形式、工作原理和潤滑方式進行分析、計算和設計,并將這些方法應用于具體設計過程的方法。傳統的機械設計方法,又稱常規機械設計方法,是一種需要設計人員手工檢索數據、計算和繪圖的產品設計方法,設計周期長,設計質量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產品的快速升級,傳統的機械設計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機械設計人員的設計要求,因此提出了現代機械設計方法。
現代機械設計方法是對傳統機械設計方法的改進和變革。旨在發展和完善設計理論,改進產品設計方法,提高產品質量,縮短設計周期,包括創新設計方法、系統分析設計方法、優化設計方法、有限元分析方法、逆向工程設計等。
自動化生產線技術的特點在于它的綜合性和技術性。技術的綜合性指的是將機械、啟動、傳感檢測、電動機驅動、“可編程序控制器”、網絡通信以及人機界面等多種技術進行有機結合并綜合運用到自動化生產線上。技術的系統性指的是自動化生產線上的傳感檢測、傳輸與處理、分析控制、驅動與執行等部件在微處理單元的控制下協調有序地工作,并通過一定的輔助設備構成一個完整的機電一體化系統,自動地完成預定的全部生產任務。
自動化生產線的發展方向主要是提高生產率和增大多用性、靈活性。為適應多品種生產的需要,自動化生產線將發展成為能快速調整的可調自動化生產線,更能滿足生產商適時變化的生產要求。自動化生產線中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和電子計算機等相關領域的快速發展以及成組技術的應用,提升了自動化生產線在生產過程中的靈活性,實現了多品種、中小批量生產的自動化。多品種可調自動化生產線技術的發展,降低了自動化生產線生產的經濟批量,而且在機械制造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更為可觀的是已經向高度自動化的柔性制造系統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