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發明了真空三極管,開創了人類電聲技術的先河。1927年貝爾實驗室發明了負反饋技術,使音響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遜放大器,較成功地運用了負反饋技術,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上世紀50年代,電子管放大器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高潮時期,各種電子管放大器層出不窮。由于電子管放大器音色甜美、圓潤,至今仍為發燒友所偏愛。
上世紀60年代晶體管的出現,使廣大音響愛好者進入了一個更為廣闊的音響天地。晶體管放大器具有細膩動人的音色、較低的失真、較寬的頻響及動態范圍等特點。 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首先推出音響技術中的新成員——集成電路,到了70年代初,集成電路以其質優價廉、體積小、功能多等特點,逐步被音響界所認識。發展至今,厚膜音響集成電路、運算放大集成電路被廣泛用于音響電路。
對工程設計和安裝調試而言,這已經足夠,同時它還具有很好的設計安裝調試指導性,這在以往的工程設計中得到了良好的驗證。采用聲學CAD計算機系統來設計計算廳堂、體育館(場)、多功能廳、報告廳擴聲系統的聲學特性,就意味著,無須等到系統安裝、調試和測量完畢之后,就能知道其設計和安裝調試結果。換句話說,依據本設計方案所給出的音頻系統及設計計算結果,已清楚的看到了該系統預期的擴聲系統聲學特性。
要想做好專業舞臺燈的配置,道先要了解舞臺燈具的常用光位。這是正確選用配置的一個重要環節。
1、面光:自觀眾頂部正面投向舞臺的光,主要作用為人物正面照明及整臺基本光鋪染。
2、耳光:位于臺口外兩側,斜投于舞臺的光,分為上下數層,主要輔助面光,加強面部照明,增加人物、景物的立體感。
3、柱光(又稱側光):自臺口內兩側投射的光,主要用于人物或景物的兩側面照明,增加立體感、輪廓感。
4、頂光:自舞臺上方投向舞臺的光,由前到后分為一排頂光、二排頂光、三排頂光……等,主要用于舞臺普遍照明,增強舞臺照度,并且有很多景物、道具的定點照射,主要靠頂光去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