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繞聲道音箱的擺放
環線音箱的擺放應視聽音環境(房間情況)和環線音箱的類型而有所不同.左環繞與右環繞這兩聲道的音箱,其聲音的擴散性應重于方向性,這樣有利營造濃郁的環繞氣氛.偶極型音箱擺放時,要著重考慮兩個因素:諧振和自我衰削.抗諧振的位是離頂棚(或地面)20%的室內空間高度處(如室內高度為2.5m,則位置為上、下50cm處)。為了使頻率響應更平滑可以加一種叫低頻"陷阱"的新裝置(吸收低音頻)來消除導致聲音自衰的反射.
因為很多時候,現場調音師根本就沒有很多時間把每路的音源做很仔細地微調,而在現場音響的調音臺每路的音量控制推桿,它們除了可以把音量做衰減外,也可以增益10—14dB。如果做錄音室用的調音臺,這推桿很多時候是不需要做增益的,所以這推桿的英文名稱就是fader,意思就是衰減器。
如果遇到這個情況,就應該把音箱向臺后退0.5-1米,讓音箱所發出來的聲音不能直接射到地面上,而如果可以把音箱移到靠近兩邊的墻壁時,更可利用墻壁的反射制做出更大的音量。80-100Hz這段頻率是很重要的,它是我們肺部空間的共鳴點,也是低音鼓的共鳴頻率,如果是因為不了解界面干擾而擺錯了音箱放置的位置,實在是很不值得的。
比起低頻率,高頻率聲音是比較有方向性的。高頻率的聲音從單元跑了出來后,如果受到物體的阻擋,高音就不能再傳過去,這個是跟低頻率有很大的不同,因為高頻率的波長是比較短,受到物體阻擋之后不會轉彎,但低頻率的波長是比較長,所以很多時候就算有物體在前面阻擋,低頻率也可以轉彎過去。例如有些專業音箱的設計是把一個高音號角放在它的低音單元前面,但對這個低音單元所發出來的低頻率,它根本就看不到前面是有什么東西阻擋聲音似的,所以低頻率可以照樣傳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