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臺電子計算機的誕生,ENIAC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臺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宣告研制成功。“埃尼阿克”的成功,是計算機發展史上的一座紀念碑,是人類在發展計算技術歷程 [2] 中,到達的一個新的起點。“埃尼阿克”計算機的初設計方案,是由36歲的美國工程師莫奇利于1943年提出的,計算機的主要任務是分析炮彈軌道。美國軍械部撥款支持研制工作,并建立一個專門研究小組,由莫奇利負責。總工程師由年僅24歲的埃克特擔任,組員格爾斯坦是位數學家,另外還有邏輯學家勃克斯。“埃尼阿克”共使用了18000個電子管,另加1500個繼電器以及其它器件,其總體積約90立方米,重達30噸,占地170平方米,需要用一間30多米長的大房間才能存放,是個地地道道的龐然大物,和房子差不多。
這臺每小時耗電量為140千瓦時的計算機,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加法,或者400次乘法,比機械式的繼電器計算機快1000倍。當“埃尼阿克”公開展出時,一條炮彈的軌道用20秒鐘就算出來,比炮彈本身的飛行速度還快。埃尼阿克的存儲器是電子裝置,而不是靠轉動的“鼓”。它能夠在內完成幾千萬次乘法,大約相當于一個人用臺式計算機操作40年的工作量。它是按照十進制,而不是按照二進制來操作。但其中也用少量以二進制方式工作的電子管,因此機器在工作中不得不把十進制轉換為二進制,而在數據輸入、輸出時再變回十進制。
服務器系統漏洞過多
計算機網絡本身具有開放自由的特性,這種屬性既存在技術性優勢,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對計算機系統的造成威脅。一旦系統中出現很難修復的程序漏洞,某些不法人員很可能借助漏洞對緩沖區進行信息查找,然后攻擊計算機系統,這樣一來,不但用戶信息面臨泄露的風險,計算機運行系統也會遭到損壞。
虛擬化是指通過虛擬化技術將一臺計算機虛擬為多臺邏輯計算機,它是一個廣義的術語,目的是將IT基礎設施簡單化。虛擬化的對象可以包括服務器、Internet、桌面以及存檔空間的虛擬化。自從虛擬化這個概念的提出,其優點被大多數人所熟知,服務器虛擬也變得流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世界有一半的服務器都被虛擬化過。它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逐漸袒露在大家面前,例如:服務器虛擬化的過程中顛覆了原有的一些基本結構,使虛擬后的服務器的性問題沒有辦法得到保障,在此基礎上訪問一些軟件可能會產生個人隱私流出的危害,這也將連累被共同虛擬的服務器,而其保存方式也大大增加了信息被盜的幾率。由此可見,虛擬化帶來的弊端亟需人們解決,根據一項系統的研究表明,大部分的虛擬服務器都比物理服務器更容易被攻擊。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