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一個商品的印象來自商品本身的外觀綜合形象——產品外觀造型、色彩搭配感覺、精致的表面工藝等都能極大地激起人們的興趣,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是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的提高,需要設計出符合當代社會的價值觀和人們的市場審美要求。那么,產品外觀設計師在進行產品外觀創意設計時,需要重點思考哪些設計原則呢? 、視覺感覺、心理感應及使用感受的舒適性。 產品外觀設計以人為本即是以人為出發點的設計,設計要充分考慮人的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視覺因素。生理因素方面,無論是產品功能還是產品外觀造型,都應符合人的生理特征,要綜合運用人體工程學理論知識,產品應做到使用舒適、操作方便,可靠,比如,家家戶戶都有電飯煲,而且是半智能化操作系統,既要做到產品外觀設計美觀,使用方便,更要重視電路的可靠;產品造型的性也是不可缺少的,產品外觀中避免出現銳利的尖角,尤其兒童用品盡量考慮更加的設計。在心理因素方面,盡量考慮人的情感所求,在使用的過程中產生愉悅的情感。特別對生理有缺陷的人士,應從其方便操作,有助于彌補其一些使用障礙。比如走動有障礙的人士,輪椅的功能設計要高于形式的美觀設計,當然優美的外觀造型,也會給使用者一定情感的關懷。視覺因素方面,無論是產品外觀造型,還是色彩搭配,表面工藝處理都應該盡量悅目,讓人心情舒暢
不同的設備有不同的特點,但設備的共性就是,美觀大方,方便操作,容易維護,性,可操作性,良好的檢修空間,與工況相吻合的噴漆顏色等。那就用幾款大型設備產品案例為例來看下:這是一款功能強大的精密外觀檢測機設計,可同時實現外觀檢測和尺寸測量功能。可針對不同材料搭配及不同檢測項目進行的檢測,通用性強。嚴謹的結構設計,占地更小,能耗更低。在產品外觀設計上,此精密外觀檢設計的造型簡潔,從企業文化中提取設計元素,以流暢、圓潤的線條增加設備的親和性,從視覺上給人現代、大氣、科技的美感。工藝精良的絲印LOGO設計,增強產品的品牌特征和識別度。人性化的操作界面設計,直觀易懂,操作簡便。采用模塊化設計,鈑金外殼工藝細膩,易于組裝維護,同時讓整體機身造型更加流暢、整潔。此全自動封板機設計,造型整潔直觀,獨特的鈑金工藝,表面處理精細,質感光滑亮潔,給人柔和、簡約、現代、美觀的感受。人體工程學設計,追求細節,使用更加簡便。精致LOGO圖案設計,強化企業品牌形象。透明分窗設計,工藝流程直觀可視,可靠,便于維護。高清液晶顯示屏,人機界面好友,控制,操作直觀簡便。結構合理,性能穩定,運轉穩固、牢靠耐用,作業精度高,效率高,適用于大中型批量家具企業自動化生產線的家具廠。
兒童電子產品的實用性和普及是一個由慢到快的過程。在此加速過程中,涉及實用兒童電子產品的消費群體正在迅速擴大。但是,企業在設計兒童電子產品時不僅要關注產品的一些膚淺的方面,還需要考慮產品性能和外觀的平衡,以及用戶對兒童電子產品的接受度。因此,在口碑好的兒童電子產品中,設計師在設計時需要注意以下兩個基本原則。 一、智人合一 兒童電子產品已成為電子產品明顯的發展趨勢,大多數知名兒童電子產品設計人員都在考慮如何提高產品的智能化。無論客戶需要使用什么樣的兒童電子產品,才能獲得發展空間,讓客戶使用更方便,才能贏得客戶的購買欲。因此,兒童電子產品的智能化和人性化都是非常重要的指標。兒童電子產品設計之初就應遵循兩者統一的原則。 社會的演變,必然離不開各種實用技術的支撐。兒童電子產品的發展也必須按照人類所習慣的社會發展規律進行調整。而在兒童電子產品設計中整個兒童電子產品生產的頂層,只有關注兒童電子產品設計,才能開發出大眾口味的獨特兒童電子產品設計。 二、美觀與落地 在兒童電子產品出現的早期,兒童電子產品的獨特功能是它們吸引消費者的地方。然而,隨著各種兒童電子產品的飛速發展,兒童電子產品設計師需要根據消費者的要求設計產品。喜歡設計產品的美學,兒童電子產品設計師也需要平衡產品的外觀和產品的實用性,不然外觀精美但沒有實際突出功能的產品,以及功能突出但外觀無法吸引消費者的產品,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將無法脫穎而出。電子產品外觀設計在色彩和造型上主要以冷暖色調、多彩系、中性色、黑白灰為主,造型以疊加、減切、分割、包裹、邊緣處理等方式。靈感不是單獨的從天而來,即使知道了趨勢,也需要不斷的對比思考。
1.一站式工業設計服務:降低設計門檻,節約企業成本 在這個注重產品品質和用戶體驗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傳統制造企業也開始跟隨市場趨勢,制造產品從原來的簡單粗糙轉向精致品位。但是國內大多數的中小企業,或小微企業仍以原材料加工和生產初級產品為主,缺乏消費升級的意識,和企業轉型升級所需的工業設計能力和技術支持,他們處于產業鏈和價值鏈的末端。 隨著勞動力成本攀升,傳統制造業的低成本優勢已經急速弱化,很多企業舉步維艱。但是要轉型為高附加值的企業模式,又受到品牌、技術、渠道、創新能力等多方因素限制,這是大多數企業在這個市場變革的趨勢下面臨的普遍困境,這意味著誰能率先轉型誰就有可能成為行業的者。但在過去,企業轉型所需要的工業設計環節外包設計服務費高昂,自建設計團隊成本高難度大,所以很多企業放棄工業設計創新的想法,繼續維持傳統的制造模式,造成企業成長乏力的惡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