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風、鏡臺、桌、椅、柜等。席子,是古老、原始的家具,早由樹葉編織而成,后來大都由蘆葦、竹篾編成。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見席子的應用是很廣泛的。床,是席子以后早出現的家具。一開始,床極矮,古人讀書、寫字、飲食、睡覺幾乎都在床上進行。《孔雀東南飛》:“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詩中的“床”指的是坐具。和這種矮床配合用的家具有幾、案、屏風等。還有一種矮榻常與床并用,故有“床榻”之稱。魏晉南北朝以后,床的高度與今天的床差不多,成為睡覺的家具。唐宋以來,高型家具廣泛普及,有床、桌、椅、凳、高幾、長案、柜、衣架、巾架、屏風、盆架、鏡臺等,種類繁多,品種齊全。各個朝代的家具,都講究工藝手法,力求圖案豐富、雕刻精美,表現出濃厚的中國傳統氣派,成了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結構是指家具所使用的材料和構件之間的一定組合與連接方式,它是依據一定的使用功能而組成的一種結構系統。它包括家具的內在結構和外在結構,內在結構是指家具零部件間的某種結合方式,它取決于材料的變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像傳統的榫接方式和現代板式家具用的五金件連接方式都是內在結構。
家具是由各種材料經過一系列的技術加工而成制造的,材料是構成家具的物質基礎。所以家具設計除了使用功能、美觀及工藝的基本要求之外,與材料亦有著密切聯系。為此,要求設計人員務必作到以下幾點:
1、熟悉原材料的種類、性能、規格及來源;
2、根據現有的材料去設計出的產品,做到物盡其用;
3、善于利用各種新材料,以提高產品的質量,增加產品的美觀性,除了常用的木材、金屬、塑料外,還有藤、竹、玻璃、橡膠、織物、裝飾板、皮革、海綿、玻璃鋼等。然而,并非任何材料都可以應用于家具生產中。
黑加白可以營造出強烈的視覺效果,而流行的灰色融入其中,緩和黑與白的視覺沖突感覺,從而營造出另外一種不同的風味。三種顏色搭配出來的空間中,充滿冷調的現代與未來感。在這種色彩情境中,會由簡單而產生出理性、秩序與專業感。
近幾年流行的“禪”風格,表現原色,注重環保,用無色彩的配色方法表現麻、紗、椰織等材質的天然感覺,是非常現代派的自然質樸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