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臨終不是等死,而是要好好活到終點:
臨終關懷,并非意味著不搶救、等死,而是采取一些常規輔助手段(如鎮痛藥),力所能及幫助臨終者減輕疼痛,提高生活質量,讓他們在僅有的時間內,過得安詳、舒適。
臨終期一般為10-14天(有時候可以短到24小時)。在這一階段,醫生的工作應該從“幫助病人恢復健康”轉向“減輕痛苦”。
臨終病人常處于脫水狀態,吞咽出現困難,周圍循環的血液量銳減,所以病人的皮膚又濕又冷,摸上去涼涼的。你不要以為病人是因為冷,需要加蓋被褥以保溫。相反,即使只給他們的手腳加蓋一點點重量的被褥,絕大多數臨終病人都會覺得太重,覺得無法忍受。
當吞咽困難使病人無法進食和飲水時,有些家屬會想到用胃管喂食物和水,但瀕死的人常常不會感到饑餓。相反,脫水的缺乏營養的狀態造成血液內的酮體積聚,從而產生一種止痛藥的效應,使病人有一種異常歡欣感。這時即使給病人灌輸一點點葡萄糖,都會抵消這種異常的欣快感。而且,此時給病人喂食還會造成嘔吐、食物進入氣管造成窒息、病人不配合而痛苦掙扎等后果,使病人無法安靜地走向死亡。靜脈輸液雖然能解決陷入譫妄狀態病人的脫水問題,但同時帶給病人的是水腫、惡心和疼痛。
至少可在以下幾個方面為癌癥防治工作作出有益的貢獻:
①研究影響癌癥發生與擴散的心理及社會因素;②對癌癥病人生活質量的估價;③緩解癥狀與控制癌癥疼痛的措施;④了解病人病危死亡的過程。
為了實現現代醫院的管理目標及處理好病人的臨終關懷,需要有相對獨立或專門的臨終關懷機構,國內外已發展起來的幾種形式是:
①附屬于醫院的臨終關愛;②附屬于基層保健網的臨終關愛; ③社會及家庭護理項目中的臨終關愛;④獨立的臨終關愛機構。
但無論哪一種,其宗旨與任務是相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