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的廢舊品回收價格不斷下降,跌至多年來谷。廢鐵收購價由每斤1.5元降至0.5元廢報紙從每斤0.8元降至0.25元,礦泉水瓶3個0.1元…北京廢品回收行業持續低迷,由于行情不好,許多廢品回收站里積壓了大量的廢品難以出貨,2017年廢品回收行業更是不好做,這一綠色產業步履艱難。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廢舊物資回收加工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不論是從環保角度還是從經濟角度看,廢品回收行業都是一個極具前景的產業。但現實情況是,度過了幾年的好光景后,這個行業正歷經艱難。廢品回收價格不斷下跌,收貨量不斷下降,讓經營者們叫苦不迭。
廢舊物資的回收利用在我國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目前,我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有5000多家,每年可回收的再生資源近1億噸,價值2000多億元,其中廢鐵4000多萬噸、廢紙3000萬噸、廢舊有色金屬500多萬噸、廢塑料600萬噸,其他廢舊物資共1000多萬噸。廢鋼鐵的回收率為70%-80%,廢有色金屬回收率為85%,廢塑料25%,廢舊橡膠47%,廢紙20%、報廢汽車的年回收量為80多萬輛,仍然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
有專家表示,廢品回收作為一項環保產業,對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其發展亟需國家政策和資金扶持,讓從業者有利可圖,才能確保行業的健康發展。同時,廢品回收產業需要優化升級。廢品產業由于看起來“雜亂”,更需要運用現代管理方式和信息技術來提升產業發展。
近日,《進口廢紙環境保護管理規定》和《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管理規定》兩份正式文件已公布,對比此前發布的征求意見稿,有下面幾點已修改。
廢品回收行業一向被視為經濟的晴雨表之一,前幾年,由于受大的經濟環境影響,廢品行情低迷,而今年以來各種廢品價格均出現回升,讓回收廢品的利潤有所增加,“破爛王”又重新活躍起來。
如今,就是這不起眼的廢紙,卻掀起一場波及面甚廣的商業風暴。2017年伊始,廢紙收購漲價的消息不絕于耳。經過近一年時間的醞釀,廢紙價格翻番,按收廢品小販的說法,每公斤報紙回收價格比廢鋼鐵的價格高出兩倍至三倍。
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一度達到每噸3300元左右,10月中旬又發生了跳崖式的下挫,目前,價格再度回升。
很多人可能沒有接觸過再生資源回收,只是聽說過這個行業做得好輕松年入百萬,但很少有人去談論背后所承受的行業風險,雖然再生資源回收市場體量大,國家政策也在推動各地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的建設,但下面幾個風險沒有解決,直接勸退了大部分人。
風險
再生資源回收的主要物品多為紡織和紙品,易燃且對空間的收納效率有要求,這些物品的堆放和存儲需要相關的防范措施,如果消防防范意識不高,回收物品又未分類存,隨意堆放,通風不暢,夏季很容易導致內部蓄熱,發生陰燃,如果周邊存放其它易燃物,火災容易進一步擴大,造成重大的財產損失,有些剛開始起步的創業者,是租的沿街商鋪,這塊更需要完善措施,如果不解決這塊風險,輕則損失嚴重,重則從此無緣這個行業。
規模風險
有些已經在這個行業發展多年的行家,愈發體會到規模背后并不等同于高收益,相反,規模越大,越容易受到再生資源行情波動影響。目前我國再生資源回收處理市場仍處于發展階段,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尚未健全,行業政策規范尚未成熟,價格受到行情波動影響較大,例如紙品類歷史達到2600元/噸,如今價格1700元/噸,規模越大,越容易產生回收物品積壓風險。
設備風險
再生資源回收以前依賴走街串巷的從業者,通過零散回收積聚成多,這類方式不僅效率低,每天回收的量依然得不到保障,更多的是這些能走街串巷的回收從業者越來越少……于是很多再生資源回收的源頭變成了鋪設在居民區的智能回收設備,這類回收雖然很新穎,居民也很喜歡投遞,但產品的選擇上需要注意,避免倉容過小的,選擇倉容大的設備,因為倉容是決定清運頻率的關鍵,關乎運營后的清運成本,有些大佬單純的想依靠鋪設搶占市場的,后來設備鋪設越多,越難達成正向收益,如果走錯這一步,面臨高投入低回報的風險無疑是越來越高。
收運風險
一些小區住戶較多,投遞量也比較多,如果設備倉容已經達到極限的情況下,收運成本增高的風險變得尤為突出,如何控制收運成本成為關鍵。貓先生通過建立干線、支線、應急物流網絡,實現再生資源“點、站、店、場”數字化解決方案的有效落地,通過Hone智能回收機器人與物業、商超、快遞站建立合作,實現小區硬件設備滿倉情況下,居民的回收體驗不降低,甚至可以帶動居民閑置物品的交易,為再生資源回收開拓新的增長點。
整廠回收相對于傳統線性經濟來說的可以簡明地表述為參與經濟活動的物質要素流動具有環狀特征。 談靜脈產業還得從循環經濟談起。所謂循環經濟。
日本將其稱之為社會靜脈產業,即舊物調劑和資源回收產業。其有助于整個社會的范圍內形成 “ 自然資源 - 產品 - 再生資源 ” 循環經濟環路。
即資源再生利用產業,靜脈產業。以保障環境為前提,以節約資源、維護環境為目的運用先進的技術,將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廢物轉化為可重新利用的資源和產品,實現各類廢物的再利用和資源化的產業,包括廢物轉化為再生資源及將再生資源加工為產品兩個過程。
英國環境經濟學家 D Pearc 和 RK Turner 其著作《自然資源和環境經濟學》中次使用了循環經濟 ( Circular Economi 這一概念,直到 1990 年。循環經濟才開始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理論研究。 9O 年代中期。循環經濟開始作為實踐性概念出現于德國、日本和美國,并制定了諸如《物質循環與廢物管理法》建立循環社會基本法》等相應法規,其中日本和德國的循環經濟有點類似,相當于 “ 垃圾經濟 ” 廢物經濟 ” 范疇,因此大力發展靜脈產業是德日實踐循環經濟的主要手段,美國的循環經濟則有著更豐富的內涵。
1.進行專業,的處理
化工廠設備退回后,不能直接投資于二級市場進行銷售,而必須通過專業性進行處理,以便更好地致力于環保產業的發展,避免出現各種突發事件。未來的使用過程,為了在級別上獲得更好的保護,我們必須提前注意的處理和維護,以免造成設備各種危險源。
2.由專業人員評估
為了確?;S設備的回收達到更的效果,建議專業人員對其進行評估,以確保該設備值得所有人回收,因為回收后必須對其進行處置,并且可能會花費更多的費用對于維護和調整,為了顯示可再生資源的回收價值并避免浪費化工廠的設備,專業人員需要對性進行評估和預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