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腫瘤中心四病區專業方向是胃癌、結直腸癌等外科。在開展傳統開腹手術的同時采用更加先進的腹腔鏡微創技術進行胃腸腫瘤標準化手術。全國個腫瘤專科醫院建立的以腹腔鏡微創為特色的科室。年均完成胃腸腫瘤腹腔鏡手術居中國北方地區首位。代表著我國北方地區腹腔鏡微創的水平,在全國處于地位。
科室主任蘇向前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曾留學美國加州大學醫學中心(UCLA);現任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擔任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外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委員等十余個學術組織兼職。科室另有副主任醫師2名,副研究員1名,主治醫師4名,住院醫師3名,助理研 究員2名,均擁有博士學歷。
科室承擔了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在臨床研究方面,以胃腸腫瘤腹腔鏡微創外科問題為中心,在北京市醫院管理局臨床技術創新項目、首都臨床特色應用研究基金、首都醫學發展科研基金資助下主持了多項研究課題。牽頭并參與國內外相關臨床試驗(CLASSIC研究、RESOLVE研究等)。在基礎研究方面圍繞著胃腸腫瘤發生的分子機制,Nomogram腫瘤預測模型,胃腸腫瘤分子標志物的鑒定與臨床意義等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相關研究工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作為在國內倡導并推廣“胃腸道腫瘤腹腔鏡微創手術規范化”,先后牽頭成立了“中國北方腫瘤醫院微創手術協作組 ”和“北方地區腹腔鏡微創沙龍”等學術組織。做為我國北方地區規模的“腹腔鏡胃腸道腫瘤微創培訓基地”,在眾多省份進行“胃腸道腫瘤腹腔鏡微創規范化手術巡講”,舉辦數十期“腹腔鏡規范化手術學習班”,培養了200余名腹腔鏡專業人才。
乳腺癌預防中心提供乳腺腫瘤診斷及方面的醫療服務。本中心于1998年在北京市重點學科專項資助下組建。2004年結構調整,成為具備乳腺腫瘤診治功能的一級臨床科室,功能涵蓋乳腺癌篩查,乳腺病變的診斷,原發性乳腺癌、隨訪及康復指導,復發性乳腺癌,同時開展相關臨床與基礎研究。
2021年科室醫生總人數30人,正高職稱人數6人,副高職稱人數8人,中級職稱人數13人,初級師人數3人。按學歷劃分:博士21人,碩士4人,本科4人,專科1人。科室主任:歐陽濤,副主任:范照青、何英劍。護士長:于新穎、徐京燕、孫紅娟。
本中心由門診診室4間、住院床位64張、門診穿刺室、超聲影像診斷室等部分組成。
“依據循證醫學原則,結合研究成果,提供規范的、專業化的醫療服務,保障乳腺腫瘤的總體療效”是“中心”的任務,“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做出有指導意義的研究成果”是“中心”團隊追求的目標。
家族遺傳性腫瘤中心旨在為家族遺傳性乳腺癌患者和高風險人群提供遺傳咨詢,易感基因檢測和結果解讀, 風險評估和家系管理,以及的個體化。為攜帶BRCA1/2突變的高風險健康女性提供乳腺癌發病風險評估和早期診斷,以及可能的預防性干預措施,包括雙側乳腺預防切除及I期重建。為攜帶突變的乳腺癌患者提供適宜的手術方式,在充分評估對側乳房發病風險的前提下,為其提供對側乳腺預防切除和I期重建, 以及針對性的輔助化療和潛在的靶向,使家族遺傳性乳腺癌患者獲得的效果。學科帶頭人解云濤教授長期致力于家族遺傳性乳腺癌的研究和臨床診治。率先在國內開展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2的臨床檢測及臨床實踐,領導的團隊完成了國內宗的乳腺癌易感基因檢測, 在家族遺傳性乳腺癌的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本中心將秉承“患者利益,努力方向”的宗旨,竭誠為家族遺傳性乳腺癌患者提供優質的專業化臨床服務。
本中心開展下列特色醫療服務:
1. 遺傳咨詢
2.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2的檢測及結果的專業解讀
3. 高風險個體乳腺癌發病風險的評估及預防干預建議
4. BRCA1/2突變健康女性的乳腺預防切除及I期重建
5. BRCA1/2突變高風險家系的健康管理及優生優育
日間化療是指腫瘤患者白天住院化療,晚上回家休息的醫療服務模式,隨著我國腫瘤發病率的逐年增加,腫瘤相關醫療資源日趨緊張,在可自理的腫瘤患者中大力推行日間模式,既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更符合世界范圍內腫瘤模式向日間醫療轉化的大趨勢。
2012年8月我院經過全院醫療資源的重新整合開設日間化療病區,2013年6月正式面向全院收治日間門診/住院患者,秉承“便捷、、、人文”和“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經過多年的探索和不斷完善,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日間診療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