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軍教授長期聚焦白血病等其他惡性血液疾病的前沿研究和臨床,創建骨髓移植中國科學新方案—“北京方案”,解決了“供者來源匱乏”這一世界性醫學難題,使親屬成為移植供者的概率由不足25%上升至接近;顯著提高了患者生存,使半相合移植白血病的3年生存率從約20%升至70%左右。北京方案改變了世界半相合移植“不可逾越”的傳統觀念,使半相合移植成為白血病一線方案,促進了全球白血病和骨髓移植學科的在近20年的長足進步。
造血干細胞移植是白血病的有效方式,供者來源缺乏是一世界性難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黃曉軍團隊在自創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誘導免疫耐受的基礎上,對單倍體移植技術的多個方面進行了創新與改進,形成國際公認的原創非體外去T單倍體造血干細胞移植體系——“北京方案”;“北京方案”白血病取得與同胞全合一致的療效。2016年,該方案被世界骨髓移植協會推薦作為全球缺乏全相合供體的移植可靠方案;該方案還被寫入國際骨髓移植教材,并被美國、英國等國骨髓移植相關指南引用。
“北京方案”改變了全球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格局,近3年已成為我國來源類型的移植方式,也促進了歐美單倍體移植的快速發展,使造血干細胞移植進入“人人都有供者”的新時代. 主要貢獻如下: (1) 發展完善了國際原創的單倍體移植體系:突破免疫屏障,使造血干細胞移植這種白血病方法不再限于“配型相合”,“父母供子女,子女供父母”等“單倍體移植”模式取得與全合移植相同療效。此體系的發展與應用成功解決了“供者匱乏”這一困擾全世界的關鍵臨床問題,迎來了“人人都有移植供者”新時代。 (2)移植合并癥防治:建立了以分層乃至個體化為特色的移植后白血病復發及移植物抗宿主病新型防治體系,臨床上實現了抗白血病效應和移植物抗宿主作用分離,提高了患者生存。 (3)白血病分層與靶向:國際上首次證實口服砷劑可替代靜脈砷劑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ˋPL),在此基礎上證實非高危APL患者口服砷劑聯合維甲酸即可獲長期生存,首次實現了不輸液、不化
個人經歷: 1982.9-1987.7 中山醫科大學醫療系學士學位 1987.9-1992.7 北京醫科大學博士學位 1997-1998 美國Einstein醫學院腫瘤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1992.12-1994.9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主治醫師 1994.9-1998.6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副主任醫師 1998.6-2001.8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副教授 2001.8-2002.8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主任醫師 2002.8-至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教授/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