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人類的自然規律。而對于身患絕癥或瀕臨死亡的病人,如何使他們能夠正確認識死亡和生命的存在,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減輕痛苦,安度余生,這是醫學界乃至全社會面臨的新課題。于本世紀60年代出現的一種新型的醫療服務─臨終關愛,成為保護生命的重大舉措。
中國內地現代安寧療護起源于1988 年 7 月天津醫學院(現天津醫科大學)臨終關懷研究中心的成立,這是中國家安寧療護專門研究機構,該中心還建立了中國家臨終關懷病房,成為中國安寧療護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1988 年 10 月上海市南匯老年護理醫院建立,開展臨終關懷服務。1992 年 5 月首屆東方臨終關懷國際研討會在天津舉辦,時任衛生部長的陳敏章發表講話,充分肯定了臨終關懷事業,并決定將其納入全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規劃,促進其健康發展。 [3]
安寧療護的理念
安寧療護的理念為“維護生命,把死亡看做正常生理過程”“不加速也不拖延死亡”“控制疼痛及心理精神問題”“提供支持系統以幫助家屬處理喪事并進行心理撫慰”。安寧療護并非放棄對患者的積極救治,也不是“安樂死”,而是用專業的方法幫助患者,確保其擁有的生活質量,同時幫助患者的家庭和親屬能夠平靜面對親人的離世
安寧療護服務的對象
2017年國家衛生計生委頒發的《安寧療護實踐指南(試行)》明確指出,安寧療護以終末期患者和家屬為中心,其中患者符合以下條件就可以獲得安寧療護服務:
1. 疾病終末期,出現癥狀;
2. 拒絕原發疾病的檢查、診斷和;
3. 接受安寧療護理念,具有安寧療護的需求和意愿。
目前,關于生命終末期的界定沒有統一標準,現有的醫學手段無法準確預測生存期,只要患者有需求和意愿,都應獲得安寧療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