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運的成本主要產生在本地、國際運輸和目的地三個地方。在進口貨物過程中,由于目的地的貨代利潤較少,其往往通過延伸服務而收取一些名目繁多的費用,如代報關費、送貨費、倉儲費、換單費等。不去圍繞著瑣碎的費用去談判,而是爭取談得一攬子的包干費用。
在國際貨物運輸中,鐵路運輸是僅次于海洋運輸的主要運輸主式,海洋運輸的進出口貨物,也大多是靠鐵路運輸進行貨物的集中和分散的。
鐵路運輸有許多優點,一般不受氣候條件的影響,可保障全年的正常運輸,而且運量較大,速度較快,有高度的連續性,運轉過程中可能遭風險也較小。辦理鐵路貨運手續比海洋運輸簡單,而且發貨人和收貨人可以在就近的始發站(裝運站)和目的站辦理托運和提貨手續。
國際貨物運輸是國家與國家、國家與地區之間的運輸,一般來說,運輸的距離都比較長,往往需要使用多種運輸工具,通過多次裝卸搬運,要經過許多中間環節,如轉船、變換運輸方式等,經由不同的地區和國家,要適應各國不同的法規和規定。如果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問題,就會影響整個的運輸過程,這就要求我們作好組織、環環緊扣,避免在某環節上出現脫節現象,給運輸帶來損失。
按時裝運進出口貨物,及時將貨物運至目的地,對履行進出口貿易合同,滿足商品競爭市場的需求,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及時結匯,都有著重大意義。特別是一些鮮活商品、季節性商品和敏感性強的商品,更要求迅速運輸,不失時機地組織供應,才有利于提高出口商品的競爭能力,有利于鞏固和擴大銷售市場。因此,國際貨物運輸必須加強時間觀念,爭時間、搶速度,以快取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