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手冊:搭建體系框架
必備內容:
質量方針(如 “科學、公正、準確、”)與目標(如 “檢測報告準確率≥99%”);
組織結構圖(明確管理層、技術部門、質量部門的職責劃分);
體系覆蓋范圍(如 “本實驗室從事食品中農藥殘留檢測,范圍見附件 A”);
要素描述(如 “4.5 文件控制:本實驗室文件分為 4 個層級,控制流程見《文件控制程序》”)。
作業指導書(SOP):聚焦實操細節
關鍵要點:
儀器操作:開機校準、參數設置、維護周期(如 “天平每次使用前需進行內校,記錄于《天平維護記錄》”);
檢測方法:試劑配制比例、步驟順序、質控要求(如 “HPLC 檢測時,每 10 個樣品需插入 1 個標準品進行質控”);
規范:危險化學品使用流程、應急處理(如 “濃酸濺灑時,立即用碳酸氫鈉溶液中和并報告員”)。
適用性:貼合實驗室實際
禁止 “照搬模板”,需根據實驗室規模、領域調整:
小型實驗室:可合并程序文件(如將《采購控制程序》與《服務供應商管理程序》合并);
特殊領域:生物實驗室需增加《生物管理程序》,規定病原體處理流程。
CMA,“中國計量認證” ,英文“China Metrology Accreditation”的縮寫。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為社會提供公證數據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必須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對其計量檢定、測試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因此,所有對社會出具公正數據的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及其它各類實驗室必須取得中國計量認證,即CMA認證。只有取得計量認證合格證書的檢測機構,才能夠從事檢測檢驗工作,并允許其在檢驗報告上使用CMA標記。有CMA標記的檢驗報告可用于產品質量評價、成果及司法鑒定,具有法律效力。所以,找檢測機構一定要找具有CMA資質的機構,否則,檢測結果沒有法律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