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CMA認證的辦理流程 步:建立體系:檢驗檢測實驗室建立管理體系,并有效運行。 第二步: 提交申請:檢驗檢測實驗室按要求提交實驗室CMA資質認定申請書以及相關資料。 第三步:受理決定: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查實驗室CMA認證申請資料,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 第四步:文件評審:評審組審查申請資料,確定是否安排現場評審。 第五步:現場評審:對提交實驗室CMA認證的機構進行現場評審。 第六步:整改驗收:需要時,不符合項的整改驗收。 第七步:批準發證:評定,批準,頒發認定證書。 第八步:后續工作:獲得實驗室CMA認證后的監督和復評審。
實驗室CMA認證流程 實驗室CMA認證是對實驗室測試能力的認證,是實驗室能否為產品提供合格測試報告的重要標志。實驗室CMA認證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1.準備階段實驗室需要進行準備工作,包括確定CMA認證的測試項目、建立質量保證體系、編制CMA認證文件等。同時,還需要進行內部審核和糾正非符合項等工作。 2.申請階段實驗室向認證機構提交CMA認證申請,包括提交申請表和相關材料。認證機構對申請進行初審,確認實驗室是否符合CMA認證的條件。 3.現場審核階段認證機構安排審核員進行現場審核,包括審核實驗室的設備、技術人員、測試方法等。審核員將審核結果反饋給認證機構。 4.審核結果評定階段認證機構根據審核結果進行評定,包括評定實驗室是否符合CMA認證條件、是否存在非符合項等。評定結果分為合格、有條件合格、不合格三種。 5.證書頒發階段認證機構根據評定結果頒發CMA認證證書,證書有效期為3年。實驗室獲得CMA認證證書后,可以為產品提供合格的測試報告。
檢驗檢測機構在申請資質認定前,應按照版的資質認定評審準則進行一次、有效的內部審核,逐條對照《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準則》進行審查。 一方面提早發現質量體系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及時進行改正,以便順利通過評審; 另一方面通過內審管理評審持續改進質量體系,分析潛在原因預防不符合項的發生。 內審中應當注意《內審檢查表》一定要以版《準則》為基準來制定。
程序文件是規定檢測機構質量活動方法和要求的文件,是質量手冊的支持性文件。它具有操作性、指導性,將質量手冊的內容具體展開并細化,規定了在實施質量活動時的內容、方法、步驟,具體實施人員做出了規定和要求。 在編寫過程中要注意,內容必須同質量手冊的規定要求相一致,嚴格按照手冊條款編寫。質量手冊有提及的內容,必須有相應的程序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