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理流程(一)申請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向國家認監委提交書面申請和相關材料;(二)國家認監委對申請人提交的書面申請和相關材料進行初審,自收到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并書面告知申請人;(三)國家認監委自受理申請之日起45個工作日內,完成對申請人的技術評審,由于申請人整改或者其它自身原因導致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情況除外;(四)資質認定部門應當自收到技術評審結論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準予許可的書面決定。
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是系統地闡述質量方針和質量管理體系全過程、要求和規定的文件。 一般來說,質量管理體系文件主要是指以下3類: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文件。質量手冊是一個檢測機構的綱領性文件,它闡明了機構質量方針,描述了質量管理體系。質量手冊必須嚴格遵從2016年6月發布的新版《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評審準則》要求,對每一個條款如何遵循做出描述,對其管理要求和技術要求應達到什么水平、要做什么、應有什么,做出明確的規范及描述,是檢驗檢測機構全體人員在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質量管理體系活動中必須嚴格遵循的基本準則,是保證體系活動有效開展的依據。 在編寫過程中,應先準確理解新版《準則》《釋義》的要求,結合檢測機構的實際情況,逐條對照《準則》27個條款,對檢測機構的組織、人員、工作場所和環境、設施設備、質量管理體系,根據機構的特點,適合自身質量方針以及工作特點逐條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規范描述。
計量認證又稱CMA資質認定,一般是第三方檢測機構所必備的檢測資質。1、申請階段:實驗室向國家認監委或省級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申請并提交有關材料; 2、現場評審:主管部門組成評審組對申請認證的機構進行評審; 3、整改階段:根據評審組提出的問題進行整改并提交相應整改材料; 4、上報、審核、發證階段:對考核合格的實驗室由有關人民政府計量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準、頒發計量認證合格證,并同意其使用統一的計量認證標志。不合格的發給考核評審結果通知書; 5、復評審:實驗室每三年要進行復評審,各實驗室應提前半年向原發證部門提出申請,申請時須上報的材料項目與次申請認證時相同; 6、擴項評審:在任何時期,如果實驗室檢測能力發生變化,想要增加檢測項目,需要向主管部門提出擴項申請,其程序與初評審、擴項評審基本相同; 7、監督評審:計量行政主管部門對已取得計量認證合格證書的實驗室,在三年有效期內會安排監督抽查,以促進實驗室建設和質量體系的有效運行。
實驗室資質認定(計量認證)分為兩級實施。-一個為,由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實施:另個為省級,由省級質量技術監督局負青組織實施,具體了作由計量認證辦公室(計量外承辦。不論是,是省級,實施的效力均是完全一致的,不論是還是省級認證,對通過認證的檢測機構在全國均同樣法定有效,不存在辦理部門不同效力不同的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