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電視節目信號通過地面天線接收機輸入到高頻頭進行放大變頻,將C波段或KU波段信號變換成950~2150MHZ頻率的信號。該信號被送入調諧器,在調諧器中進行再放大及二次變頻處理。輸出36MHZ中頻信號,該信號經QPSK(四相相移鍵控)解調器解出I、Q模擬基帶信號,I、Q模擬基帶信號經過模擬數字(A/D)變換及QPSK解碼、前向糾錯(FEC)等處理,輸出字節數為8比特的MPEG—2數據流。解復用器完成MPEG—2數據解包作用,分解出音,視頻同步控制及其他數據信息。MPEG—2解碼器則完成音,視頻解壓縮、解碼等功能,將各和數據信息還原成完整的圖像和伴音信號,再經視頻編碼器,音頻D/A變換,輸出電視機所需要的模擬音,視頻信號。
仰角 仰角是衛星電視天線軸線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正饋天線的軸線很明確,是高頻頭所在位置與天線中心的連線;偏饋天線的軸線就沒那么明確了,我仔細觀察了偏饋天線的結構和形狀,得出結論:軸線應該與支撐KU頭的L型桿基本平行。 極化角 觀眾所能收視的衛星信號大多采用所謂的線極化方式傳送,可以在同一個轉發器中傳送兩個相互垂直且互不影響的兩個信號,通常這兩個方向為水平(H)和垂直(V)兩個方向,由于位于赤道上空的衛星經度與接收地經度一般并不相同,所以衛星發出的水平或垂直極化波到達接收地后極化方向會發生變化,所變化的角度即是所謂的極化角.通常采用的雙極化高頻頭即與此對應,所以在接收不同的衛星時,要轉動LNB,即改變極化角以取得的信號.舉例講,欲接收東經76.5度亞太2R某轉發器的水平極化信號,在蘇州的極化角約為45度,原本高頻頭上的零刻度應與高頻頭夾子上的零刻度重合,此時就應將高頻頭逆時針轉過45度(面向鍋),此時高頻頭信號引出線呈水平向右的狀態.若接收衛星經度大于接收地經度,則旋轉方向變成順時針!極化角應該事先調節好,待收到衛星電視信號之后,再稍作調整,使接收到的信號質量為止。
方位角 通常我們通過計算軟件或在資料中得到的結果應該是以正南方向為標準,將衛星天線的指向偏東或偏西調整一個角度,該角度即是所謂的方位角.至于到底是偏東還是偏西,取決于接收地與欲接收衛星之間的經度關系,以我們所在的北半球為例,若接收地經度大于欲接收衛星經度,則方位角應向南偏西轉過某個角度;反之,則應向東轉過某個角度.正南方向用指南針來測定,但是由于地理南極和地磁場南極并非完全重合,所以選好方位角之后還得做一些修正才有可能接收到強的衛星信號.
衛星天線調試完成后,在接收某確定北京安裝衛星電視的電視信號時,其方位角、俯仰角基本不動。為消除衛星漂移帶來的影響,可以根據實際收測效果,定期或不定期對天線進行微調,以便之始終處于接收狀態。為防止衛星天線遭受雷擊,天線上方應安裝避雷針,在澆筑基座時應使基座與天線一起可靠接地,接地電阻應小于4歐姆,在雷雨季節到來之前必須仔細檢查避雷接地系統是否良好。把天線反射面轉向正南方向,松開仰角調節杠,讓反射面上下調節靈活方便。然后根據所要捕捉的衛星定點的經度和調式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向東或向西一點一 點轉動天線反射面來改變反射面的方位。每轉動一點方位后緩慢上下調節重復如此直至出現信號,確認是所要接收的衛星節目,然后保持信號強度暫固定仰角,進行下一步方位角微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