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星九號 2008年6月9日20時15分,“中星九號”廣播電視直播衛星在西昌成功升空。衛星將于北京奧運會前開始傳輸數字電視信號,屆時數千萬家庭將可直接收看奧運會盛況。 中國已有有線數字電視、地面數字電視和IPTV三種數字節目傳輸方式。而“中星九號”將首次采取不加密方式開展電視節目直播到戶的傳輸業務,其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將進入電視衛星直播的時代。 作為中國衛星直播時代的開啟者,“中星九號”有哪些亮點?是不是中國發射的顆直播衛星?是免費的午餐嗎?是否將有線電視置于尷尬境地?它的發展如何?信工程學院教授陳磊。
傳輸過程編輯 衛星電視的傳輸過程一般為:通過衛星將地面基站發射的微波信號遠距離傳輸,終用戶使用定向天線將接收的信號通過解碼器解碼后輸出到電視終端收視的一整套過程。其他常見的廣播方式有地面電視和有線電視。 DTH系統編輯 一個典型的DTH系統由六個部分組成:前端系統(Front-end),傳輸和上行系統(Uplink),衛星(Satellite),用戶管理系統(SMS),條件接收系統(CA),用戶接收系統(IRD)
衛星天線調試完成后,在接收某確定北京安裝衛星電視的電視信號時,其方位角、俯仰角基本不動。為消除衛星漂移帶來的影響,可以根據實際收測效果,定期或不定期對天線進行微調,以便之始終處于接收狀態。為防止衛星天線遭受雷擊,天線上方應安裝避雷針,在澆筑基座時應使基座與天線一起可靠接地,接地電阻應小于4歐姆,在雷雨季節到來之前必須仔細檢查避雷接地系統是否良好。把天線反射面轉向正南方向,松開仰角調節杠,讓反射面上下調節靈活方便。然后根據所要捕捉的衛星定點的經度和調式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向東或向西一點一 點轉動天線反射面來改變反射面的方位。每轉動一點方位后緩慢上下調節重復如此直至出現信號,確認是所要接收的衛星節目,然后保持信號強度暫固定仰角,進行下一步方位角微調。
衛星電視信號有兩種,一種是c波段信號,另外一種是ku波段信號。在下暴雨時或云層比較厚時,會對衛星電視信號接收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會出現馬賽克或直接顯示無信號,ku波段信號受到的影響更大。 那么如何在暴雨天線正常收看衛星電視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加大衛星電視接收天線的尺寸,以數碼天空為例,在北京地區安裝55cm的ku波段天線就能正常接收,可以加大到75cm或60cm來接收,下雨天氣受到的影響就會大幅度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