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酒因產于遵義赤水河畔的茅臺鎮而得名。由于茅臺鎮地處河谷,風速小,十分有利于釀造茅臺酒微生物的棲息和繁殖。20世紀60、70年代全國有關專家曾用茅臺酒工藝及原料、窖泥,乃至工人、技術人員進行異地生產,所出產品均不能達到異曲同工之妙。也充分證明了茅臺酒是與產地密不可分的關系和茅臺酒不可克隆,為此茅臺酒2001年成為中國白酒被國家納入原產地域保護產品。 茅臺酒廠區建于赤水河上游,水質好、硬度低、微量元素含量豐富,且無污染。峽谷地帶微酸性的紫紅色土壤,冬暖夏熱、少雨少風、高溫高濕的特殊氣候,加上千年釀造環境,使空氣中充滿了豐富而獨特的微生物群落。
茅臺酒的釀制技術被稱作“千古一絕”。茅臺酒有不同于其他酒的整個生產工藝,生產周期7個月。蒸出的酒入庫貯存4年以上,再與貯存20年、10年、8年、5年、30年、40年的陳釀酒混合勾兌,較后經過化驗、品嘗,再裝瓶出廠銷售。
茅臺酒以本地優糯高梁為原料,用小麥制成高溫曲,而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發酵期長,多次發酵,多次取酒等獨特工藝,這是茅臺酒風格獨特、品質優異的重要原因。釀制茅臺酒要經過兩次下料、九次蒸煮、八次攤晾加曲(發酵七次)、七次取酒,生產周期長達一年,再陳貯三年以上,勾兌調配,然后再貯存一年,使酒質更加和諧醇香,綿軟柔和,方準裝瓶出廠,全部生產過程近五年之久。
瀘州老窖發源于中國酒城四川省瀘州市,“濃香鼻祖,酒中泰斗”,中國大型白酒上市公司。 其1573國寶窖池群1996年成為行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傳統釀制技藝2006年又入選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世稱“雙國寶單位”,旗下產品國窖1573被譽為“活文物釀造”、“中國白酒鑒賞標準級酒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