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制度層面看,擔保行業的監管處于“半真空”狀態。《融資性擔保公司管理暫行辦法》僅對融資性擔保公司做了規定,對非融資擔保公司的準入、行為規范等均未規定。從管理層面看,監管部門重審批、輕監管。監管部門對擔保公司僅有常規審核,缺乏對業務開展狀況的具體監管。
近年來,擔保行業面臨嚴峻的大洗牌,大量的擔保公司或被移交,或重組,或變更,或注銷。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前幾年行業超常規發展后的自然淘汰。二是經濟下行,小微企業貸款意愿大幅度下降,銀行也變相提高了擔保門檻。三是行業的體制性原因。前兩者是超出了擔保公司本身可控范圍的因素,在此主要討論第三點原因。
從制度層面看,擔保行業的監管處于“半真空”狀態。《融資性擔保公司管理暫行辦法》僅對融資性擔保公司做了規定,對非融資擔保公司的準入、行為規范等均未規定。從管理層面看,監管部門重審批、輕監管。監管部門對擔保公司僅有常規審核,缺乏對業務開展狀況的具體監管。經過洗牌之后存活的擔保公司無論是公司的經營制度、風險防控還是對政策的解讀方面都將是經得起市場考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