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業設計的核心是產品設計。伴隨著歷史的發展,設計內涵的發展也趨于更加廣泛和深入。人類社會的發展已進入了現代工業社會,設計所帶來的物質成就及其對人類生存狀態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是過去任何時代所無法比擬的,現代工業設計的概念也由此應運而生。現代工業設計可分為兩個層次:廣義的工業設計和狹義的工業設計。
機械外觀設計的適應性:顧名思義,就是指機械產品本身是否對環境方面適應,是否能在相應條件的環境中進行工作。而這里就需要有機械產品設計師和機械需求者本身進行溝通,滿足產品功能方面以及需求者本身的其他要求,從而實現較好的結合以及對功能方面的使用,使得機械產品設計出來能夠在相應的環境中適應,而這樣的適應性也是確定是否是好的機械產品外觀設計的一個因素。
工業設計的性質決定了它是一門覆蓋面很廣的交叉融匯的科學,涉足了眾多學科的研究領域,有如工業社會的粘合劑,使原本孤立的學科諸如:物理、化學、生物學、市場學、美學、人體工程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等等,彼此聯系、相互交融,結成有機的統一體。實現了客觀地揭示自然規律的科學與主觀、能動地進行創造活動的藝術的再度聯手。
因為好的外觀設計,往往在考慮到機械外形的的同時,還考慮到了環保,減耗,所以機械外觀設計的好,是具備了降耗,降低成本的作用。除此之外,對于機械產品內部的結構其實也有幫助,很顯然,在工業設計中,提到外觀設計,那么必然有結構設計,它們是緊密關聯的。而機械外觀設計之所以能夠對機械內部的結構起到一定的作用是因為,經過外觀設計的機械表面是與內部結構相連接的,既然是連接那么必然有所聯系,而好的機械外觀設計往往能夠帶動機械內部的結構和功能的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