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板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
1、檢驗結構的可行性
手板是實物,是可以觸摸也可以裝配的,可以直觀地反映結構設計的合理性,也可以用來檢驗裝配的難易程度,以便提前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
2、給客戶提前體驗產品
手板裝配后可以給客戶提前體驗產品及在開模前提出修改意見,也可以讓客戶用手板做前期的宣傳推廣等工作。
3、用作功能測試
新產品的開發測試環節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電子類產品,這時候結構手板就派上用場了,在開模前就用來測試,大大縮短了以后測試的時間。
4、減少直接開模的風險
復雜的產品,結構手板尤其重要,模具制造費用較高,少則幾萬多則幾百萬。結構手板的制作方法目前主要有激光快速成型(RP)和數控加工中心(CNC)加工。
次試模及檢討
次試模是模具制作完成后,次試生產零件,是檢驗模具制作是否滿足要求的必經環節,俗稱T1。
檢討的步驟如下:
1、檢查單個零件有沒有滿足設計的要求
塑膠件主要檢查注塑缺陷,包括表面是否有縮水、表面是否有拉傷、是否有多膠少膠的現象、是否有披鋒、是否有變形等。
五金件主要檢查表面處理是否達到要求、零件是否變形、外觀件是否有刮手現象、零件尺寸是否達到設計數據等。
2、檢查零件裝配有沒有滿足設計的要求
將所有的零件進行裝配,主要檢查是否方便裝配,包括零件的定位及固定是否可靠等。還要檢查裝配好之后零件之間有無段差及明顯的間隙、干涉等。
3、后檢查整機功能是否滿足設計的要求
將整個產品裝配好之后,檢查整個產品的功能。次檢討及修改到第二次檢討時間要看問題的多少與難易,大部分為三天左右。第二次試模及檢討主要是檢討上一次的問題,方法及流程與次檢討相同。如果第二次檢討之后還有問題,還需要第三次,直到產品符合設計為止。
跟產的目的是在結構件的次試安設中能更迅速、更的發現并治理出現的問題,故而加快整個項目運行的速度,確定產品加工工藝。無論做什么樣的工作,歸納和闡明一直是能用而一定的。工業設計的反饋可以通過顧客的銷售部門和售后部門來取得,也可以通過小邊界的市場調查來讀取,具體使用什么樣的方法則關乎項目的主要性,以及當時完全的狀況。目前,在面臨競爭日益加劇、市場分割爭奪異常激烈的狀況下,僅僅生產一種產品的企業是很難生存的。
產品的結構設計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產品所組成各零件之間的性能搭配。對于很多裝配生產來說,如手機、電腦、汽車、飛機等,都是成千上萬個零部件進行搭配、構成系統,來實現相應的功能。而各零部件如何通過科學的搭配來實現的性能,則是結構設計的重要內容。
2、空間設計是否協調合理?,F在的產品都往微、精的方向發展,而產品結構的空間設計也就變得尤為重要。例如手機,如何實現各個部件之間的緊密銜接,同時又要實現科學的扇熱和排線。
3、整個系統中各部分的結構關系。通常,一個產品都是由各個不同的功能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系統,而這些分支之間又有著相互的關聯。例如手機中,電話和短信功能、網絡和各個軟件等,這也就是系統上的結構設計。

